
野菊的叶、花及全草入药。味苦、辛、凉,清热解毒,疏风散热,散瘀,明目,降血压。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预防流行性感冒、感冒,治疗高血压、肝炎、痢疾、痈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。野菊花的浸液对杀灭孑孓及蝇蛆也非常有效。 |
野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槲皮素、木樨草苷、木樨草素、芹菜素和金合欢素-7-O-β-D葡萄糖苷等。 |
免疫抗炎作用:野菊花的水煎液与五味消毒饮之间的抗炎活性,将野菊花水煎液设置低,中,高三种浓度,共同用于因二甲苯而导致耳廓肿胀小鼠上,发现二者都有消肿能力,水煎液浓度越高抗炎消肿能力越明显。 |
肝保护作用:由生药野菊花中提取得到的野菊花总黄酮(TFC),能对诸多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。能明显降低患有酒精性脂肪性肝大鼠血清中的AST、ALT、TC、TNF-α水平;降低肝脏中的MDA含量,增强SOD活性,并且还能有效改善大鼠因酒精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,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。 |
抗菌作用:野菊花总黄酮对葡萄牙假丝酵母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嗜麦芽寡养单胞菌、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MIC值分分别是61.6、123.3、246.5、493.0微克/毫升,蒙花苷单体化合物对葡萄牙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,MIC值仅为18.0微克/毫升。 |
抗氧化作用:黄酮具有酚羟基结构,黄酮类化合物得酚羟基结构能够与体内过氧基团结合,生成黄酮自由基,从而终止体内的自由基链式反应,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抗氧化作用。 |
抗微生物作用:野菊花的挥发油中含有月桂酸、樟脑、棕榈酸乙酯、反丁香烯等多种化合物。体外实验表明,其挥发油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白喉杆菌、大肠杆菌、结核杆菌及白色念球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,特别是挥发油的醇稀释液,对白色念球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,使这种细菌在体外几乎不生长。野菊花茎叶挥发油对油菜菌核病菌、苹果炭疽病菌、烟草赤星病菌、番茄灰霉病菌、核桃果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,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,且抑菌活性呈浓度正相关,挥发油浓度为500微克/毫升时抑制率高达81.63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