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绵枣儿 | 拼音:mián zǎo ér |
拉丁学名:Scilla scilloides (Lindl.)Druce | |
别 称:地枣、黏枣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目:百合目 | 亚 目:合亚目 |
科:百合科 | 亚科: |
族:绵枣儿族 | 属:绵枣儿属 |
形态特征
绵枣儿鳞茎卵形或近球形,高2-5厘米,宽1-3厘米,鳞茎皮黑褐色。基生叶通常2-5枚,狭带状,长15-40厘米,宽2-9毫米,柔软。花葶通常比叶长;总状花序长2-20厘米,具多数花;花紫红色、粉红色至白色,小,直径约4-5毫米,在花梗顶端脱落;花梗长5-12毫米,基部有1-2枚较小的、狭披针形苞片;花被片近椭圆形、倒卵形或狭椭圆形,长2.5-4毫米,宽约1.2毫米,基部稍合生而成盘状,先端钝而且增厚;雄蕊生于花被片基部,稍短于花被片;花丝近披针形,边缘和背面常多少具小乳突,基部稍合生, 中部以上骤然变窄,变窄部分长约1毫米;子房长1.5-2毫米,基部有短柄,表面多少有小乳突,3室, 每室1个胚珠;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半至2/3。果近倒卵形,长3-6毫米,宽2-4毫米。种子1-3颗,黑色, 矩圆状狭倒卵形,长约2.5-5毫米。花果期7-11月。 |
生长习性
绵枣儿生于海拔2600米以下的山坡、草地、路旁或林缘。 |
药用价值
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:"活血,消肿,解毒,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腰腿疼痛,筋骨痛;鲜鳞茎捣烂外敷治痈疽,乳腺炎。"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