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芦苇 | 拼音:lú wĕi |
拉丁学名:Phragmites australis (Cav.) Trin. ex Steud. | |
别 称:芦、苇、葭、兼、葭花、芦蓬茸、蓬茨、蓬茸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目:禾本目 | 亚 目: |
科:禾本科 | 亚科:芦竹亚科 |
族: | 属:芦苇属 |
形态特征
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1-3m。地下茎粗壮,横走,节间中空,节上有芽。茎直立,中空。叶2列,互生;叶鞘圆筒状,叶舌有毛;叶片扁平,长15-45cm,宽1-3.5cm,边缘粗糙。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,顶生,长20-40cm,微下垂,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;小穗通常有4-7花,长10-16cm;第1花通常为雄花,颖片披针形,不等长,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之半或更短;外稃长于内稃,光滑开展;两性花,雄蕊3,雌蕊1,花柱2,柱头羽状。颖果椭圆形,与内稃分离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 |
生长习性
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。生于江河湖泽、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。 |
药用价值
芦苇甘,寒,无毒。清热,生津,除烦,止呕,解鱼蟹毒,清热解表。主治,热病烦渴,胃热呕吐,噎膈,反胃,肺痿,肺痈,表热证,解河豚鱼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