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秃疮花 | 拼音:tū chuāng huā |
拉丁学名: | |
别 称:秃子花、兔子花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罂粟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25-80cm。全株含淡黄色液汁,被短柔毛,稀无毛。主根圆柱形。茎多数,绿色, 具白粉,上部具多数分枝。基生叶丛生;叶柄长2-5cm;叶片狭倒披针形,长10-15cm,宽2-4cm,羽状深裂, 裂片再次裂或浅裂,背面疏被白色柔毛;茎生叶少数,生于茎上部,长1-7cm,无柄。 花1-5朵于茎及分枝顶端排列成聚伞花序;花梗长2-2.5cm,萼片2,卵形,先端细小,绿色,通常无毛,早落;花瓣4, 倒卵形或圆形,长1-1.6cm,宽1-1.3cm,黄色;雄蕊多数;雌蕊1,子房狭圆柱形,密被疣状短毛。蒴果线形, 长4-7.5cm,宽约0.2cm,无毛,2瓣自先端开裂至近基部。种子卵圆形,具网纹。花期3-5月,果期6-7月。 |
生长习性
生于海拔400-2900(-3700)米的草坡或路旁,田埂、墙头、屋顶也常见。 |
药用价值
全草入药,味苦、涩,性凉。有毒。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杀虫。用于扁桃体炎,牙痛,淋巴结结核;外用治头癣,体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