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狗尾草 | 拼音:gǒu wěi cǎo |
拉丁学名:Setaria viridis (L.) Beauv. | |
别 称:谷莠子、莠、金毛狗尾草、毛毛草、毛嘟嘟、狗毛尾、狗尾巴草、洗草、犬尾草、犬尾曲、光明草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目:禾本目 | 亚 目: |
科:禾本科 | 亚科:黍亚科 |
族:黍族 | 属:狗尾草属 |
形态特征
狗尾草一年生草本,高30~40厘米,根须状,秆直立或基部膝曲,通常较细弱。叶鞘较松弛,无毛或具柔毛; 叶舌具长1~2毫米的纤毛;叶片扁平,长5~30厘米,宽2~15毫米,顶端渐尖,基部略呈圆形或渐窄,通常无毛。 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形,长2~15厘米,微弯垂或直立,绿色、黄色或变紫色; 小穗椭圆形,先端钝,长2~2.5毫米;第一颖卵形,具3脉,第二颖具5脉;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,具5~7脉, 有一窄狭的内稃。谷粒长圆形,顶端钝,具细点状皱纹。花果期5-10月。 |
生长习性
狗尾草生长于荒野、道旁。 |
药用价值
狗尾草味甘;淡;性凉。归心;肝经。热利湿;祛风明目;解毒;杀虫。主风热感冒;黄疸;小儿疳积;痢疾;小便涩痛;目赤涩痛;目赤肿痛;痈肿;寻常疣;疮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