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野苋菜 | 拼音:yě xiàn cài |
拉丁学名: | |
别 称:野苋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苋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形态特征

茎直立或伏卧。叶互生,全缘,有柄。花单性或杂性,雌雄同株或异株,排成无梗的花簇, 生于叶腋,或组成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;雄蕊通常与花被同数,花丝离生,花药2室;子房具1枚直生胚珠, 花柱极短。胞果卵球形,种子扁球形,黑色或褐色,平滑有光泽。刺苋叶腋有针刺2枚,苞片常变成锐刺; 反枝苋植株密被细柔毛,花穗较粗;皱果苋和凹头苋植株均无毛,花被片和雄蕊均为3枚,前者茎直立, 稍分枝,果皮皱缩,花簇不腋生,后者茎伏卧上升,基部分枝,果皮平滑,花簇腋生。 |
生长习性

生长在丘陵、平原地区的路边、河堤、沟岸、田间、地埂等处。 |
药用价值
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归大肠经。清热利湿。用于细菌性痢疾,肠炎,乳腺炎,痔疮肿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