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宝盖草 | 拼音:bǎo gài cǎo |
拉丁学名:Lamium amplexicaule L. | |
别 称:珍珠莲、接骨草、莲台夏枯草、佛座草、灯笼草、风盏、连钱草、大铜钱七、蜡烛扦草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管状花目 | 亚 目: |
科:唇形科 | 亚科:野芝麻亚科 |
族:野芝麻族 | 属:野芝麻属 |
主要产地
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 |
形态特征
宝盖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0-50cm。茎丛生,基部稍斜升,细弱,四棱形,常带紫色,被倒生疏毛。叶对生;有短柄,向上渐无柄,抱茎;叶片肾形或近圆形,先端圆,基部心形或圆形,边有圆齿或浅裂,两面均被细毛。轮伞花序6-10花,其中常有闭花授精的花;除基部一对叶外,其余叶腋部均有花,花外被长毛;花萼管状,裂齿5,长而锥尖;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,管部细长, 近直立,内无毛环,上唇亦近直立,长圆形,稍盔状,下唇平展,有3裂片,中裂片倒心形,先端有深凹;雄蕊4, 与花柱近等长,均内藏,花药平叉形,有毛。小坚果长圆形,具3棱,褐黑色,有白色鳞片状突起。花期3-5月,果期7-8月。 |
生长习性
宝盖草生于路旁、林缘、沼泽草地及宅旁等地,或为田间杂草,海拔可高达4000米。 |
药用价值
宝盖草味辛;苦;性微温。活血通络;解毒消肿。主跌打损伤;筋骨疼痛;四肢麻木;半身不遂;面竣;黄疸;鼻渊;瘰疬;肿毒;黄水疮。 |